|
|||||
|
《婦女雜誌》目錄資料庫簡介 《婦女雜誌》在1915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創刊,是一份面向女性發行的綜合性大型雜誌。至1932年1月28日商務印書館被日軍炸燬而停刊,前後長達17年(1915年1月第1卷第1期至1931年12月第17卷第12期)。其發行地區包括國內各大城市及海外的新加坡等地。在近代中國,無論發行時間、發行區域、發行量,或是讀者群,社會影響,都是其他面向女性的刊物難以比擬的。 《婦女雜誌》的刊行期間,歷經五四醞釀、高潮、退潮期,以及國民革命期等重要歷史時期,因此《婦女雜誌》不僅為婦女研究,也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具體而微的一次性史料。然而,《婦女雜誌》的史料價值雖被認知也廣為徵引,但對此進行整合性之研究尚不多見,遑論目錄之整理(上海圖書館的《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僅有至1918年12月的目錄)。 基於此,2000年,幾位有志於婦女史研究的同仁,在東京大學村田雄二郎主持下,成立了「《婦女雜誌》研究會」。該研究會中心會員包括村田雄二郎(東京大學教授、日本),張哲嘉先生(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臺灣),姚毅女士(電氣通信大學等兼任講師、中國),許慧琦女士(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臺灣),陳姃湲女士(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韓國)、須藤瑞代女士(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日本)。次年隨即獲得日本豐田財團2001-2002年度獎助。 研究會有兩大目標。一是《婦女雜誌》全十七卷總目錄的製作, 為學者進一步研究提供工具參考和指引。二是集各地學者對《婦女雜誌》進行綜合性研究。目前論文集《『婦女雜誌』からみる近代中國女性》(研文出版、2005年2月)已在東京面世。另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會」獨自召開過四次研討會,參加過兩次海外召開的研討會,並於2003年12月19-20日,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協辦了「《婦女雜誌》(1915-1931)所呈現的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之成果即為《近代中國婦女史》(第12期)之「《婦女雜誌》研究專號」。更為欣慰的是,研究會嘔心瀝血製作的目錄已獲得豐田財團的成果發表助成金,將由臺灣的南天書局在年內出版成書。 有關「《婦女雜誌》研究會」成立緣起經過及具體活動,村田雄二郎在《『婦女雜誌』からみる近代中國女性》的後記裏有詳細介紹,不再贅言。今就《婦女雜誌》全十七卷總目錄的制作過程及上網過程做稍詳介紹。 為方便目錄的輸入及校對,本研究會經日本的書店購買到《婦女雜誌》全十七卷的縮微膠卷(版權屬北京圖書館),並對照臺灣近代史研究所所藏版本,補入部分欠缺的封面和廣告,然後將其複印出來,裝訂成冊(此紙本已贈送給東京大學駒場圖書館),同時將全十七卷製成CD-ROM保存。 應特別說明的是,文字輸入過程中,我們考慮到翻譯文章和翻譯記事在《婦女雜誌》中占有較大份量,而到底是譯作還是創作,光看目錄並不明顯。如目錄中只有中國人作者名,而本文中卻注明係譯作或節譯,或乾脆只在文頭或文尾注明譯作並明示原作者和原出典。故輸入目錄時也翻閱文章內容,如有上述情形,則補入原作者或原出典等信息並做記號以示區別,以便提供更多更準確的信息。唯此種作業,費時費力,又難免疏漏,故請方家理解並指教。 經兩年兢兢業業地工作終於完成初稿和一校,並得以在2003年12月的「《婦女雜誌》(1915-1931)所呈現的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亮相介紹。值得欣慰的是,此目錄價值得到一致承認,並得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協助將《婦女雜誌》目錄製作為資料庫,以饗讀者。因此本目錄得以公開,首先得感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劉素芬教授,檔案館的莊樹華主任的盡力以及具體與我們聯絡並提供諸多修改意見的張凱達先生和曾詩穎小姐。 另外,必須指出,本目錄係製作者初次嘗試,必有粗糙、缺漏及體例不周之處,敬請同道不吝指正。日後有關目錄之修正,將逕在資料庫系統中隨時更新,敬請方家利用檢誤係統踴躍提供寶貴意見。
《婦女雜誌》研究會代表 村田雄二郎 謹誌 2005年5月
|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承蒙日本豐田財團資助,在東京大學《婦女雜誌》研究會的協力下製作完成。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東京大學婦女雜誌研究會 版權所有.
最佳瀏覽狀態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版本、解析度 1024×768 |